當孩子行為出現問題 真正幫到孩子的人是父母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7/03/27 11:4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6

分享:

分享:

10幾年接觸過很多家長,有時會很灰的是,如果家長不願意作出改變,社工做幾多在孩子身上都是無用……

舉個例子,社工媽媽去年負責一個8人的小一社交小組,幾經辛苦,將學生訓練到懂得自控和尊重別人,經過聖誕節假期再回來開組,學生打回原形。

社工媽媽再努力訓練學生,然後經過農曆年假再回來開組,學生又打回原形。社工媽媽繼續努力訓練學生,然後經過復活節假期再回來開組,學生再次打回原形……

有人會覺得教育程度高必定懂得教養子女,社工媽媽的經驗又並非如此,遇過不少做醫生、律師、校長、教師的家長……

其實這些家長有部份未必真的懂得如何教育子女,反而由於他們太叻,在社會太有地位,學術能力很高,令到他們未必能夠跳出自己的思維,以致不能夠真正了解子女的需要。他們最常有的一句說話是:

我細個都做到啦,佢點會做唔到呀……

相反,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又未必不懂教育子女,社工媽媽遇過有些家長雖然教育程度較低,但他們對孩子很溫柔,又謙遜,而且很願意陪伴子女,也願意與社工合作,更重要的是願意改善自己的管教技巧,通常這些家長的孩子也是質素很好的。

【延伸閱讀】自己孩子自己在家教 社工媽媽:引以為傲的決定

在教育制度和香港的變態樓價下,家長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,社工媽媽曾經遇過一個好媽媽,她有中風家人需照顧,經濟狀況不許可,所以必須全職工作,她的大兒子在我的小組內,5歲半,小一, 其實在社工媽媽的看法,未夠6、7歲是不適合上小一,因為有教育理論指出,到了換牙才是適合接受知識灌輸和寫字的年齡,而且這間學校課程比一般教快半年,因此這個學生升小一後情緒變得非常負面。

媽媽形容,與幼稚園時期的他像變了另一個人,由一個快樂小男孩,變成了一個負面小男孩,班主任也察覺孩子的情況,因為孩子很多負面情緒,例如:當班上有些小比賽輸了,他會哭並很大反應,在家中,媽媽說功課已做得OK,但孩子堅持哭著擦掉、擦爛整版功課……

那天我跟這位媽媽傾了2個多小時,大部份時間係我盡努力解釋為什麼他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情緒,其他時間則陪著她哭,因為她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沒注意到,讓孩子一直受傷。

最後我給她一些意見,雖然不可辭職自己照顧孩子,也沒有經濟能力讀私校,但她在下班後和星期六、日仍有很多事情可以為孩子做,例如:為孩子提供質素高的自由玩耍(free play)空間、採用正面的說話方式、星期六日安排去大自然的地方,包括沙灘/森林......家長對待孩子做功課時的態度改為溫和、多鼓勵......

後來再見這位家長的時候,她說孩子已經回復快樂小男孩,因為她大大轉變了對小男孩的教育態度和方法,環境沒有變,教育制度沒有變,家長改變卻是最大的力量!

而社工,一向都只是一個輔助,真正幫到孩子的,永遠都是爸爸媽媽,永遠沒有人能夠取代。

【其他熱話】小三中文工作紙看圖估成語 你識幾多題?

【其他熱話】K3中文配字功課 大學生:我都唔識

【其他熱話】患罕見遺傳病立志成大體老師:盼跟我一樣的人不再受苦

原文刊於社工爸媽自家教手記Facebook,獲作者授權轉載。

標題經TOPick修改,原題為「真正幫到孩子的,永遠都是爸爸媽媽,永遠沒有人能夠取代」。

撰文 : 社工爸媽自家教手記